⒈ 指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正義感。
例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英flawless taste;
⒈ 行為高尚合于正義。
引《戰國策·齊策二》:“夫救 趙,高義也;卻 秦 兵,顯名也。”
宋 蘇軾 《送呂行甫司門倅河陽》詩:“子生公相家,高義久崢嶸。”
《二刻拍案驚奇》卷七:“東老 道:‘ 宋公 如此高義,此女不幸中大幸矣。’”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即有仁人,提攜撫養,視猶己子,則以為高義矣。”
⒉ 正大的道理。參見“高義薄云”。
引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周書》﹞上自 文 武,下終 靈 景,甚有明允篤誠,典雅高儀;時亦有淺末恒説,滓穢相參,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
⒊ 深情厚誼。
引《魏書·李諧傳》:“奉盛王之高義,游 兔園 而容與,綴鴻鷺之末行,連英髦之茂序。”
清 周亮工 《有介漫游遂至江南今日忽返得家書感賦》:“頓首故人高義絶,平安為寄兩三函。”
⒈ 行為高尚而有義氣。。也作「高誼」。
引《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三國演義·第三七回》:「徐母高義,必羞見其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