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稱(chēng)姑媽的丈夫。
英uncle-in-law;
⒉ 丈夫姊妹之夫。
英husband of husband’s sister;
⒈ 姑母的丈夫。
引《三國(guó)志·蜀志·李恢傳》:“﹝ 恢 ﹞仕郡督郵,姑夫 爨習(xí) 為 建伶 令。”
《宋書(shū)·袁淑傳》:“至十餘歲,為姑夫 王弘 所賞。”
唐 李肇 《唐國(guó)史補(bǔ)》卷中:“裴佶 常話,少時(shí)姑夫?yàn)槌伲醒磐!?br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大癡富春山卷燼馀本》:“孝廉名 洪裕,余姑夫也。”
⒉ 稱(chēng)丈夫的姐夫或妹夫。
引唐 趙璘 《因話錄》卷三:“新婦有哀迫之事,須面見(jiàn)姑夫。”
清 翟灝 《通俗編·倫常》:“婦人呼小姑之夫,亦曰姑夫。”
⒊ 岳家稱(chēng)女婿。
引《資治通鑒·后晉高祖天福元年》:“王淑妃 謂太后曰:‘事急矣,宜且避匿,以俟姑夫。’”
胡三省 注:“太后, 曹太后 也。姑夫,謂帝也。”
《西游記》第二三回:“一隻手扯住婦人道:‘親家母,帶你女婿進(jìn)去。’……那婦人即喚童子:‘展抹桌椅,鋪排晚齋,管待三位親家。我領(lǐng)姑夫房里去也。’”
⒈ 稱(chēng)謂。稱(chēng)姑母的丈夫。
引《南史·卷二六回·袁湛傳》:「至十余歲,為姑夫王弘所賞,博涉多通,不為章句學(xué)。」
英語(yǔ)father's sister's husband, husband of paternal aunt, uncle
德語(yǔ)Onkel (Ehemann einer Schwester des Vaters)? (S)?
法語(yǔ)mari de la soeur du père, mari de tante paternelle, on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