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祈神降雨。
⒈ 祈神降雨。
引明 陶宗儀 《輟耕錄·禱雨》:“往往見 蒙古 人禱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劍、符圖、氣訣之類,一無所用。惟取凈水一盆,浸石子數(shù)枚而已。”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jì)文獻(xiàn)》:“適 張真人 奉勅禱雨,又不得。尚書因見上言 李 事。上命蹤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驗(yàn)。”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因?yàn)槎\雨而迎龍王,現(xiàn)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jīng)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村童們扮些海鬼。”
⒈ 敬告神靈,祈求降雨。
引語本《淮南子·主術(shù)》:「湯之時,七年旱,以身禱于桑林之際,而四海之云湊,千里之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