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轉過臉。
⒉ 轉變臉色,謂改變態度。
⒊ 指歸順。
⒋ 指反叛。
⒌ 俗謂新婚夫婦回女家的禮節。
⒈ 轉過臉。
引《南史·武陵王昭曄傳》:“上回面不答。”
唐 張籍 《惜別》詩:“臨行記分處,回面是相思。”
宋 張先 《蝶戀花》詞:“和淚語嬌聲又顫,行行儘遠猶回面。”
⒉ 轉變臉色,謂改變態度。
引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迂仙別記》:“公曰:‘若然,即敗亦何與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著。”
⒊ 指歸順。
引《文選·揚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內嚮,喁喁如也。”
李周翰 注:“回面內向,謂順服於君。”
宋 司馬光 《交趾獻奇獸賦》:“然后旃裘之長,頓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
⒋ 指反叛。
引《北史·裴叔業傳》:“若不爾,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明 何景明 《上作篇》:“雖有昏亂之世,而無失身之士;雖有污降之時,而無回面之臣。”
⒌ 俗謂新婚夫婦回女家的禮節。
引《三國志平話》卷中:“夫人觀 皇叔 數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孫, 皇叔 豈不知禮?我家母親年邁,兼家兄專等 皇叔 回面。’”
1. 轉臉。 唐 杜甫 《悲陳陶》詩:“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新婦﹞得婆語迴面拜夫。”
⒍ 改向。喻歸順。
引《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權 終不聽”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君宣導休風,懷保邊遠,遠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錫君朱戶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