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喉襟”。
⒉ 喻綱領,要領。
⒊ 喻要害之地。
⒈ 亦作“喉襟”。
⒉ 喻綱領,要領。
引漢 趙岐 《<孟子>題辭》:“《論語》者,五經之錧鎋,六蓺之喉衿也。”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詩論》:“然則古序也者,其《詩》之喉襟也歟!”
⒊ 喻要害之地。
引《晉書·石勒載記上》:“鄴 有 三臺 之固,西接 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
金 鄧千江 《望海潮·上蘭州守》詞:“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 秦 關。”
明 李東陽 《天津衛城修造記》:“矧畿輔之近,喉襟之要,擁重兵,置羣士,而無以控制統馭之,其可哉?”
⒈ 咽喉及頸領。
⒉ 比喻綱領、綱要。
引漢·趙岐〈孟子題辭〉:「論語者,五經之錧轄,六蓺之喉衿也。」
⒊ 比喻形勢險要,可掌控全局之地。
引《晉書·卷一〇四·石勒載記上》:「鄴有三臺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宜北徙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