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泛指稱重量的器物。衡,秤;石,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⒉ 比喻偉力,大才。
⒊ 比喻準則。
⒋ 比喻法度。
⒌ 喻國柄,相權。
⒈ 泛指稱重量的器物。衡,秤;石,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引《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
《管子·七法》:“尺寸也,繩墨也,規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謂之法。”
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皆執政者所以為法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 咸陽,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⒉ 比喻偉力,大才。
引《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若夫日用闃寂,雖無取於錙銖;歲功宏達,諒有寄於衡石。”
⒊ 比喻準則。
引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天宮華樂,焉賞而上升;地獄幽苦,奚罰而淪陷。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一至於此。”
宋 陳亮 《三國紀年》序:“《春秋》,事幾之衡石,世變之砥柱也。”
明 宋濂 《太乙玄徵記》:“文者,乾坤之粹精也,陰陽之靈龢也,四時之衡石也,百物之錧鎋也。”
⒋ 比喻法度。
引《后漢書·馮衍傳下》:“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
李賢 注:“言時人棄衡石以意測量,諭背法度也。”
南朝 梁 任昉 《吏部郎表》:“涇渭搢紳,無繆衡石;抑揚庶品,亦自能官。”
《資治通鑒·漢安帝延光元年》:“上順國典,下防威福,置方員於規矩,審輕重於衡石。”
胡三省 注:“此言決事當依典法也。”
⒌ 喻國柄,相權。
引《梁書·徐勉傳》:“勉 以舊恩,越升重位……常參掌衡石,甚得士心。”
唐 張九齡 《大唐金紫光祿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書贈太師正平忠獻公裴公碑銘序》:“夫以衡石之任,陶鈞之力,莫不責成於下吏,求備於一人。以故舞文雷同,疑獄歲構,恬而不改,浸以成風。”
宋 蘇軾 《祭司馬君實文》:“付以衡石,惟公所為。公亦何為,視民所宜。”
⒈ 秤和秤錘。
引《荀子·君道》:「不待衡石稱縣而平,不待斗斛敦概而嘖。」
⒉ 比喻法度、準則。
引南朝梁·何承天〈重答顏光祿〉:「唱言窮軒輊,立法無衡石,一至于此。」
⒊ 比喻權柄、相位。
引《舊唐書·卷八四·裴行儉傳》:「二公十數年當居衡石,愿記識此輩。」
宋·蘇軾〈祭司馬君實文〉:「二圣見公,曰予得師。付以衡石,惟公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