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驕佚”。
⒉ 驕縱放肆。
⒊ 驕奢安逸。
⒈ 亦作“驕佚”。
⒉ 驕縱放肆。
引《國語·周語中》:“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br />晉 袁宏 《后漢紀(jì)·章帝紀(jì)上》:“延(阜陵王 劉延 )奢泰驕佚,待下嚴(yán)刻?!?br />明 劉基 《悲杭城》詩:“割膻進(jìn)酒皆俊郎,呵叱閑人氣驕逸。”
清 朱彝尊 《瓦井》詩:“當(dāng)時崇國師,此輩盡驕佚?!?/span>
⒊ 驕奢安逸。
引《左傳·成公六年》:“國饒則民驕佚。”
《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子孫驕逸,忘其先祖之艱難?!?br />唐 康駢 《劇談錄·洛中豪士》:“每見其飲食,窮極水陸滋味。常饌必以炭炊,往往不愜其意。此乃驕逸成性?!?br />清 梅曾亮 《黃個園傳》:“六十年豐豫之后,商人皆席富厚,樂驕逸,恢調(diào)舞歌?!?br />《東周列國志》第五回:“教子須知有義方,養(yǎng)成驕佚必生殃?!?/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