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范。
例謙恭禮節(jié)的明鏡。
英mirror;
⒉ 明察;明鑒。
例今提五個(gè)首級(jí)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英perceive;
⒈ 明亮的鏡子。
引《淮南子·俶真訓(xùn)》:“莫窺形於生鐵而窺於明鏡者,以覩其易也。”
唐 張九齡 《照鏡見白發(fā)聯(lián)句》:“誰知明鏡里,形影自相憐。”
碧野 《雪路云程·馳往巴侖臺(tái)》:“水深無波,像一面明鏡,映照著四山的倒影和當(dāng)空飄游的白云。”
⒉ 用以稱頌官吏判案公正,沒有冤屈。參見“明鏡高懸”。
引《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伏乞相公高抬明鏡,昭雪前寃!”
元 關(guān)漢卿 《竇娥冤》第二折:“只望大人高抬明鏡,替小婦人做主咱。”
明 鄭若庸 《玉玦記·陽勘》:“滄波底,魚鱉朋,覆盆寃,待明鏡。”
⒊ 喻月亮。
引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詩之一:“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明 劉基 《怨王孫》詞:“明鏡飛上青天,照無眠。”
明 高棅 《賦得羅浮霜月懷二逸人》:“夢(mèng)回明鏡沒,寂歷聞?dòng)尿恕!?/span>
⒈ 清明的鏡子。
引《淮南子·俶真》:「莫窺形于生鐵,而窺形于明鏡者,以睹其易也。」
唐·李白〈將進(jìn)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⒉ 比喻見解清晰。
引《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陶弘景傳》:「弘景為人員通謙謹(jǐn),出處冥會(huì),心如明鏡,遇物便了。」
《水滸傳·第八回》:「恩相明鏡,念林沖負(fù)屈啣冤,小人雖是粗鹵軍漢,頗識(shí)些法度,如何敢擅入節(jié)堂?」
⒊ 形容人的明曉。
例如:「別看他狀似癡呆,心卻像明鏡一般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