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弩上發箭的含矢處和鉤弦制動的機件。
⒉ 比喻互相協調配合。
⒊ 比喻要害、關鍵。
⒈ 弩上發箭的含矢處和鉤弦制動的機件。
引《藝文類聚》卷六十引 漢 李尤 《弩銘》:“機牙發矢,執破丑虜。”
宋 宋祁 《回鄭資政書》:“然一心獨行,側身休景,未嘗爭先于當路,失意于貴人,然虺螫不觸而來,機牙未蹈而發。”
⒉ 比喻互相協調配合。
引《三國志·吳志·周魴傳》:“然要恃外援,表里機牙,不爾以往,無所成也。”
一本作“機互”。 宋 蘇軾 《兩橋詩·東新橋》:“首搖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
⒊ 比喻要害、關鍵。
引唐 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卑身佞辭,求與公好,薦女請昏,使日月至。既不可得,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公先事候情,壞其機牙,姦不得發。”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良以社稷安危之權,國家存亡之故,不在於境外侵迫之寇,而內之陰邪,常執其機牙,此 亮(諸葛亮 )之所以深權內外本末之理,而先窒其禍亂之源也。”
清 薛福成 《練兵》:“為將者,非目擊而身嘗,固不能洞其機牙而悉其情勢。”
⒈ 弓弩上鉤弦和發矢處的機件。
引漢·李尤〈弩銘〉:「前圣制弓,后世建弩,機牙發矢, 執破丑虜。」
⒉ 比喻事情的關鍵或要害。
引唐·韓愈〈許國公神道碑銘〉:「公先事候情,壞其機牙,奸不得發。」
⒊ 比喻相互調配,如機括弩牙一般。
引《三國志·卷六〇·吳書·周魴傳》:「然要恃外援,表里機牙,不爾以往,無所成也。」
宋·蘇軾〈東新橋〉詩:「首搖翻雪江,尾插崩云溪,機牙任信縮,漲落隨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