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緘嘿”。閉口不言。沉默寡言。
⒈ 亦作“緘嘿”。
⒉ 閉口不言。
引《宋書·范泰傳》:“泰 又上表曰:‘……深根固蔕之術,未洽於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緘默者也。’”
《南齊書·豫章文獻王嶷傳》:“息意緘嘿,一委時運。”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諫》:“使臣緘嘿,非社稷之福也。”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臆論·謹言》:“遇富貴人切勿論聲色貨利,遇庸俗人切勿談語言文字,寧緘默而不言,毋駛舌以取戾。”
葉圣陶 《倪煥之》八:“其他的學生,一部分是袖手緘默,表示怕同有權威的同學們爭競。”
⒊ 沉默寡言。
引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蕭爽樓 ﹞有四取:慷慨豪爽,風流藴藉,落拓不羈,澄靜緘默。”
茅盾 《追求》八:“他要一個沉靜緘默的女子。”
冰心 《冬兒姑娘·我們太太的客廳》:“陶先生 是個科學家,和大多數科學家一般,在眾人中間不大會說話,尤其是在女人面前,總是很局促,很緘默。”
⒈ 閉口不說。
引《舊唐書·卷七二·李百藥傳》:「以為朋黨,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損,所以人思茍免,競為緘默。」
《宋史·卷三二一·鄭俠傳》:「御史緘默不言,而君上書不已,是言責在監門而臺中無人也。」
近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