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里之長。仿周代閭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
⒈ 一里之長。仿 周 代閭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廢,建制不一。
引《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長者,里之仁人也,里長發政里之百姓。”
《新唐書·張長遜傳》:“張長遜,京兆 櫟陽 人,精馳射,在 隋 為里長。”
明 陳繼儒 《群碎錄》:“隋高帝 從 蘇威 議,以百家為里,置里長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上:“宜令薙髮易服,盡獻兵器,分設里長甲首,而遷土目于內地。”
巴金 《將軍集·還鄉》:“明天到縣政府去請愿,里長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幾個代表。”
⒈ 里正的別名。參見「里正」條。
引《舊唐書·卷五七·劉文靜傳》:「張長遜,雍州櫟陽人也。隋代為里長,平陳有功,累至五原郡通守。」
《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原來宋家也是個大戶,有體面的,老兒曾當過里長,兒子怎肯把父親在尸場剔骨。」
⒉ 現今介于鄰長和鄉、鎮、區長之間,負責管理一里民政事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