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信安郡·石室山,晉時王質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質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質,如棗核,質含之,不覺饑。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質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后以“爛柯”謂歲月流逝,人事變遷。謂荒誕不可信。作聽琴的典故。指爛柯山。借指下棋。
⒈ 后以“爛柯”謂歲月流逝,人事變遷。
引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信安郡 石室山,晉 時 王質 伐木,至,見童子數人,棋而歌, 質 因聽之。童子以一物與 質,如棗核, 質 含之,不覺飢。俄頃,童子謂曰:‘何不去?’ 質 起,視斧柯爛盡,既歸,無復時人。”
宋 陸游 《東軒花時將過感懷》詩:“還家常恐難全璧,閲世深疑已爛柯。”
⒉ 謂荒誕不可信。
引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十:“況人一夕不寢必困,豈有兩晝夜而不覺,朝廷為之廢務?殆幾於爛柯之説矣。所以 孟子 有‘盡信《書》’之嘆。”
⒊ 借指下棋。
引唐 竇常 《哭張倉曹南史》詩:“麗藻嘗專席,閒情欲爛柯。”
清 錢謙益 《<棋譜新局>序》:“安知夫爛柯之老,橘中之叟,不揶揄竊笑耶?”
⒋ 作聽琴的典故。
引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爛柯事有異說》:“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云:爛柯多用為棋事,聽琴亦然。”
⒌ 指 爛柯山。參見“爛柯山”。
引清 魏源 《粵江舟行》詩之五:“隔江更 爛柯,趾麓闑棖值。”
自注:“隔江 爛柯山 即 端溪 硯坑也,與 七星厓 對峙水口。”
⒈ 晉代王質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觀,后見斧柄朽爛,回家時,已百歲,時人皆不識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后比喻人世的變換轉移》。
引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詩:「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若還奏曲能招鳳,在此觀棋必爛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