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失去尊嚴、節操。
例屈節辱命。——《漢書·李廣蘇建傳》
英forfeit one’s honour;
⒉ 降低身分,對人謙卑。
例卑躬屈節。
屈節事人。
英stoop to;
⒈ 猶言失節歸附。
引《漢書·蘇武傳》:“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 漢 ?”
《后漢書·杜林傳》:“林 雖拘於 囂,而終不屈節。”
《三國演義》第七七回:“關公 夜走 臨沮,為 吳 將所獲,義不屈節,父子歸神。”
《痛史》第七回:“原來 伯顏 留 文天祥 在營中,見他舉止不凡,有時與他談論,他卻絶無屈節的意思。”
梁啟超 《匈牙利愛國者噶蘇士傳》:“格拉布加 獨立不支,尋亦屈節。”
⒉ 降低身分相從。
引漢 劉向 《九嘆·怨思》:“顧屈節以從流兮,心鞏鞏而不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絡秀 語 伯仁 等:‘我所以屈節為汝家作妾,門戶計耳!’”
清 李漁 《比目魚·決計》:“祗為美人甘屈節,藉口賢人賦《簡兮》。”
⒈ 不能保持節操。
引《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明公誠能推赤心,屈節以事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