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指春秋時秦、晉兩國世通婚姻,后泛稱任何兩姓之聯(lián)姻。亦指雙方和睦相處。
例永結(jié)秦晉之好。
英marriage between two families;
⒈ 指 春秋 時期的 秦 晉 兩國。
引《左傳·成公十一年》:“秦 晉 為成,將會於 令狐。”
《國語·晉語八》:“秦 晉 不和久矣。今日之事幸而集,子孫饗之。不集,三軍之士暴骨。”
北周 庾信 《慕容寧神道碑》:“衿帶 關(guān) 輔,脣齒 秦 晉。”
⒉ 春秋 時 秦 晉 兩國世為婚姻,后因以指兩姓聯(lián)姻。
引唐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親事不合遂停》詩:“頗謂 秦 晉 匹,從來 王 謝 郎。”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陪家門,情愿與英雄結(jié)婚姻,成 秦 晉。”
蘇曼殊 《絳紗記》:“父有契友,固一鄉(xiāng)祭酒,與吾父約,有子女必諧 秦 晉。”
⒈ 春秋時代,秦、晉二國世代多互為婚嫁。后遂以秦晉代指婚姻關(guān)系。
引唐·蔣防《霍小玉傳》:「妙選高門,以諧秦晉。」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陪家門,情愿與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