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青鳧”。
⒉ 即野鴨。狀似鴨而小,雜青白色,尤以綠頭者為上品。
⒊ 舊題漢郭憲《洞冥記》卷四:“帝升望月臺,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群飛,俄而止于臺……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繻,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幾前。身止影動,因名輕影錢。”后因以“青鳧”指錢。
⒈ 亦作“青鳧”。
⒉ 即野鴨。狀似鴨而小,雜青白色,尤以綠頭者為上品。
引《太平御覽》卷九四八引 晉 王嘉 《拾遺記·周》:“﹝羽人﹞語畢,化為青鳧入天際。”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明寺》:“黃甲紫鱗,出沒於繁藻;青鳬白雁,浮沉於緑水。”
唐 盧照鄰 《和夏日幽莊》:“釣渚青鳧沒,村田白鷺翔。”
⒊ 后因以“青鳧”指錢。
引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四:“帝昇 望月臺,時暝望南端,有三青鴨羣飛,俄而止於臺……青鴨化為三小童,皆著青綺文繻,各握鯨文大錢五枚,置帝幾前。身止影動,因名輕影錢。”
南朝 梁元帝 《與諸藩令》:“即日青鳧朽貫,紅粟盈倉。”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況復全抽素繭,雪板疑傾;併落青鳧,銀山或動。”
元 王伯成 《貶夜郎》第一折:“倘或間少下青鳧,也強如鳳城春色典琴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