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責(zé)備的話。
⒉ 公開說(shuō),明說(shuō)。訟,通“公”。
⒈ 責(zé)備的話。
引《魏書·尒朱榮傳》:“今海內(nèi)草草,異口一言,皆云大行皇帝,鴆毒致禍。臣等外聽訟言,內(nèi)自追測(cè)。”
宋 沉遘 《謝兩府三啟》:“伏念某早繇曲學(xué),親得盛時(shí),一登備於儒林,遂進(jìn)陪於法從,汔無(wú)稱道,宜有訟言。”
⒉ 公開說(shuō),明說(shuō)。訟,通“公”。
引《史記·呂太后本紀(jì)》:“太尉尚恐不勝諸 呂,未敢訟言誅之。”
裴駰 集解:“徐廣 曰:‘訟,一作公也。’ 駰 按:韋昭 曰,訟猶公也。”
清 姚鼐 《<南園詩(shī)存>序》:“若夫立論侃然,能訟言其失於章奏者, 錢侍御 一人而已。”
⒈ 公開明白的說(shuō)。也作「誦言」。
引《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jì)》:「太尉尚恐不勝諸呂,未敢訟言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