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探求隱微奧秘的道理。
⒉ 對(duì)古籍的注釋考證。
⒈ 探求隱微奧秘的道理。
引《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孔穎達(dá) 疏:“索謂求索,隱謂隱藏。”
唐 蕭祜 《游石堂觀》詩(shī):“沉生 為政哀惸嫠,又能索隱探靈奇。”
宋 范仲淹 《乾為金賦》:“索隱而神道可極,取象而物形何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其上焉者,行本好奇,知足索隱。”
⒉ 對(duì)古籍的注釋考證。
引唐 司馬貞 《<史記索隱>序》:“今止探求異聞,採(cǎi)摭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釋文演注,又為述贊,凡三十卷,號(hào)曰《史記索隱》。”
郭沫若 《文藝論集·古書(shū)今譯的問(wèn)題》:“整理 中國(guó) 的古書(shū),如考證真?zhèn)危饔邢到y(tǒng)的研究,加新式標(biāo)點(diǎn),作群書(shū)索隱,都是必要的事。”
⒈ 闡發(fā)隱微的事理。
引《易經(jīng)·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