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疏蕪”。
⒉ 蕭索荒蕪。
⒊ 指稀疏散亂。
⒋ 淺陋蕪雜。
⒌ 廢弛。
⒈ 亦作“疎蕪”。
⒉ 蕭索荒蕪。
引《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疏蕪,寒流自清泚。”
呂向 注:“朓 之邑里,人物向疏,居處荒蕪,謂別離久也。”
疏蕪,一本作“踈蕪”。 北周 庾信 《謝趙王示新詩啟》:“寂寞荊扉,疏蕪蘭徑。”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一:“秋野日疏蕪,寒江動碧虛。”
仇兆鰲 注:“疏蕪,收穫已畢,野色蕭疏也。”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樂毅墓》:“昭王 靈氣久疏蕪,今日登臺吊 望諸。”
⒊ 指稀疏散亂。
引清 陳維崧 《沁園春·為錢塘女史雪儀作并戲示雪持》詞:“髩影疎蕪,吟卷叢殘,諷《浄名經》。”
⒋ 淺陋蕪雜。
引唐 黃滔 《代陳蠲謝崔侍郎》:“某詞學疎蕪,進取乖拙,一叨貢士,累黜名場。”
宋 蘇轍 《次韻毛君見督和詩》:“新詩落紙一城傳,顧我疎蕪豈足編。”
明 吳承恩 《答西玄公啟》:“囊底新編疎蕪,自嘆懷中短刺,漫滅誰投。”
清 劉大櫆 《與李侍郎書》:“學既疏蕪,地復懸隔,不能稍自振厲,以窺見大賢君子之門墻。”
⒌ 廢弛。
引唐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詩:“宗臣則廟食,后祀何疏蕪。”
⒈ 稀疏荒蕪。
引《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邑里向疏蕪,寒流自清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