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疎隔”。亦作“踈隔”。
⒉ 疏遠隔絕;分離。
⒈ 亦作“疎隔”。亦作“踈隔”。疏遠隔絕;分離。
引《晉書·范寧傳》:“王國寳,寧 之甥也,以諂媚事 會稽王 道子,懼為 寧 所不容,乃相驅扇,因被疏隔。”
唐 沉千運 《感懷弟妹》詩:“骨肉能幾人,年大自踈隔。”
踈隔,一本作“疎隔”。 宋 柳永 《浪淘沙》詞:“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明史·鄭履淳傳》:“萬眾惶惶,皆謂羣小侮常,明良疎隔。”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或者又怕,解放以后,父子間要疏隔了。”
⒈ 兩地相隔,距離很遠,至音訊不通。
引《晉書·卷七五·范汪傳》:「乃相驅扇,因被疏隔。」
唐·沈千運〈感懷弟妹〉詩:「骨肉能幾人,年大自疏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