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沉抑”。
⒉ 猶言退隱。
⒊ 猶抑郁。
⒋ 謂受壓抑而致埋沒。
⒌ 指聲音低沉。
⒈ 亦作“沉抑”。
⒉ 猶言退隱。
引《管子·宙合》:“賢人之處亂世也,知道之不可行,則沉抑以辟罰,靜默以侔免。”
⒊ 猶抑郁。
引《楚辭·九章·惜誦》:“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后漢書·馮衍傳下》:“心怫鬱而紆結(jié)兮,意沉抑而內(nèi)悲。”
明 楊慎 《思友賦·寄楊用修》:“志沉抑而慊慊兮,魂離散而難收。”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阿蓋 將室中椅凳之類略加整飭,各自坐于靠左壁之一凳上,十分沉抑。”
⒋ 謂受壓抑而致埋沒。
引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逸才沉抑則與凡庸為伍。”
宋 陸游 《論選用西北士大夫札子》:“天圣 以前,選用人才,多取北人, 寇凖 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
《明史·張四維傳》:“於是 四維 稍汲引海內(nèi)正人為 居正 所沉抑者。雖未即盡登用,然力反前事,時望頗屬焉。”
⒌ 指聲音低沉。
引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人生的經(jīng)過,受環(huán)境萬千現(xiàn)象變化的反映……于心靈的圣鐘里動種種音響,鏗鏘遞轉(zhuǎn),激揚沉抑。”
郭沫若 《橄欖·人力以上》:“沉抑的聲調(diào)在寥寂的夜氣中分外響得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