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漢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
⒉ 泛指應(yīng)試。
⒈ 漢 代考試取士方法之一。
引《漢書·蕭望之傳》:“望之 以射策甲科為郎?!?br />顏師古 注:“射策者,謂為難問疑義書之於策,量其大小署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yōu)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yīng)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説也。言中理準(zhǔn),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br />《南史·儒林傳序》:“及 漢武帝 時,開設(shè)學(xué)校,立《五經(jīng)》博士,置弟子員,射策設(shè)科,勸以官祿,傳業(yè)者故益眾矣。”
宋 蘇軾 《策略第一》:“自 漢 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wù)為射策決科之學(xué),其言雖不叛於圣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span>
⒉ 泛指應(yīng)試。
引唐 皮日休 《三羞》詩序:“丙戌歲, 日休 射策不上,東退於 肥陵。”
清 吳偉業(yè) 《哭志衍》詩:“射策 長安城,驄馬黃金絡(luò)。”
⒈ 古代科舉考試時,士子針對皇帝策問,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yīng)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說也?!?br />宋·蘇軾《應(yīng)召集·策略一》:「自漢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wù)為射策決科之學(xué),其言雖不叛于圣人,而皆泛濫于辭章,不適于用?!?/span>
⒉ 泛稱應(yīng)試。
引唐·皮日休〈三羞詩·序〉:「丙戌歲,日休射策不上,東退于肥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