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
⒉ 泛指距離遠。
⒊ 二十八宿,一宿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⒋ 宋代元豐以后,太學分三舍;上舍、內舍、外舍。
⒈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
引《國語·晉語四》:“若以君之靈,得復 晉國,晉、楚 治兵,會于 中原,其避君三舍。”
韋昭 注:“古者師行三十里而舍,三舍為九十里。”
⒉ 泛指距離遠。
引清 趙翼 《高黎貢山歌》:“層椒青青日西下,借問下山尚三舍。”
⒊ 二十八宿,一宿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引《呂氏春秋·制樂》:“君有至德之言三,天必三賞君,今夕熒惑,其徙三舍。”
《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 與 韓 搆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為之反三舍。”
唐 盧照鄰 《宴梓州南亭》詩:“愿得迴三舍,琴樽長若斯。”
清 曹寅 《避熱》詩之四:“他日一瓻重命酒,愿回三舍倒戈鋋。”
⒋ 宋 代 元豐 以后,太學分三舍;上舍、內舍、外舍。 宋 曾慥 《高齋漫錄》:“崇寧 初, 蔡京 用事。參見“三舍生”。
引章公 惇 謂客曰:‘ 蔡元長 必行三舍,奈何?’客曰:‘三舍取士,《周官》賓興之法,相公何為不取。’”
明 康海 《王蘭卿﹞》第四折:“九天仙客正疑猜,三舍書生莫打乖。”
⒈ 九十里。
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⒉ 三座星宿的位置。
引《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賞君,今昔熒惑,其徙三舍。」
《文選·郭璞·游仙詩七首之四》:「愧無魯陽德,回日向三舍。」
⒊ 宋代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合稱「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條件,由外舍升內舍,再由內舍升上舍。見《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