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基督教的入教儀式,行禮時主禮者口誦規定的禮文,用水浸、澆或灑。
英baptism; cleaning flames; severe test;
⒈ 基督教的入教儀式。主禮者口誦經文,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額上,或將受洗人身體浸在水里,表示赦免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并賦予“恩寵”和“印號”,使其成為教徒。
引《人民日報》1981.3.6:“﹝ 傅連暲 ﹞還在襁褓之中,就由父母抱著接受洗禮,成了基督教徒。”
⒉ 比喻教育和熏陶。
引沈從文 《主婦集·大小阮》:“我是個受科學洗禮的人,不相信瞎子知道我的事情。”
臧克家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那時,我是一個中學生,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開始接觸新文藝,對 魯迅 先生很崇敬。”
⒊ 比喻鍛煉和考驗。
引柯巖 《奇異的書簡·陽光和風雨譜寫的歌》:“這些八九歲就參加了革命的孩子曾受過解放戰爭和土改風暴的戰斗洗禮。”
王群生 《奇妙的旅程》:“她在 朝鮮 戰地經歷過炮火洗禮。”
峻青 《秋色賦·夜宿靈山》:“在那光禿禿的褐紅色的山坡上,哪一寸土地,哪一塊石頭,沒有經過戰火的洗禮。”
⒈ 基督教及天主教的入教禮。各教派的洗禮儀式和禮儀不盡相同,有的將受洗者的全身或半身浸入水中,有的在受洗者的額上灑水或滴水。行禮時,施洗禮者必須口誦規定的禮文,并奉三位一體真神之名宣告:「我奉圣父、圣子和圣靈的名為你施洗。」
近浸禮
⒉ 比喻重大的鍛煉或考驗。
例如:「經過炮火的洗禮,她變得更成熟、更能勇敢的面對各 種逆境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