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魏源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于萬物無所異矣。”
⒉ 比喻與萬物一體。
⒊ 比喻混同于塵俗,不立異趣。
⒋ 同路;同行。
⒌ 指混同;混雜其中。
⒈ 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
引語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魏源 本義:“以塵之至雜而無所不同,則於萬物無所異矣。”
三國 魏 曹植 《帝堯贊》:“克平 共工,萬國同塵。”
⒉ 比喻與萬物一體。
引唐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詩:“從宦辭人事,同塵即道心。”
⒊ 比喻混同于塵俗,不立異趣。
引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道尊德貴,挫鋭同塵。”
⒋ 同路;同行。
引晉 楊方 《合歡》詩之二:“來與子共跡,去與子同塵。”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雖今之作者,人自為量,而首路同塵,輟涂殊軌者多矣。”
⒌ 指混同;混雜其中。
引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故廣車不能脅其轍以茍通於狹路;高士不能撙其節以同塵於隘俗。”
宋 司馬光 《孟嘗君歌》:“門下紛紛如市人,鷄鳴狗盜亦同塵。”
⒈ 如灰塵一般的混雜在一起。語本比喻混同于流俗,不標新立異。
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文選·左思·吳都賦》:「載漢女于后舟,追晉賈而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