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空乏。
⒈ 空乏。
引漢 劉向 《列女傳·楚處莊侄》:“奢侈無度,國且虛竭。”
《陳書·世祖紀(jì)》:“興師已來,千金日費(fèi),府藏虛竭,杼軸歲空。”
《舊唐書·張廷珪傳》:“邊朔未寧,軍裝日給,天下虛竭,海內(nèi)勞弊。”
宋 王禹偁 《楊震論》:“震 之將死,顧諸子謂門生曰:‘吾居上司,疾 樊豐 之狡猾而不能誅……知帑藏虛竭、賞賜不節(jié)而不責(zé),何面目以見日月?’遂仰藥而死。”
⒈ 空虛匱乏。《續(xù)漢書志·第一五·五行志三》「十二年六月,潁川大水,傷稼」句下南朝梁·劉昭·注:「廣州先賢傳曰:『和帝時(shí)策問陰陽不和,或水或旱,……雨漫溢者,五谷有不升而賦稅不為減,百姓虛竭,家有愁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