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謂取法于物象;描摹物象。
⒉ 指畫有各類不同物象的旗幟。
⒊ 指麟、鳳、龜、龍四靈。
⒈ 謂取法于物象;描摹物象。
引《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
杜預 注:“象所圖物,著之於鼎。”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荀況 學宗,而象物名賦,文質相稱,固巨儒之情也。”
唐 韓愈 《謝自然詩》:“余聞古 夏后,象物知神姦。”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之五:“今夫文章者……有象物之體,有抒情之體。”
⒉ 指畫有各類不同物象的旗幟。
引《左傳·宣公十二年》:“百官象物而動,軍政不戒而備。”
杜預 注:“物,猶類也。”
孔穎達 疏:“類,謂旌旗畫物類也。百官尊卑不同,所建各有其物,象其所建之物而行動。”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國容眡令而動,軍政象物而具。”
⒊ 指麟、鳳、龜、龍四靈。
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
鄭玄 注:“象物,有象在天,所謂四靈者。天地之神,四靈之知,非德至和則不至。 《禮運》曰:‘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謂道輔仁,司化莫晣;象物方臻,眡祲告沴。”
⒈ 麟、鳳、龜、龍四種靈物。
引《周禮·春官·大司樂》:「六變而致象物及天神。」
漢·鄭玄·注:「象物,有象在天,所謂四靈者,天地之神。四靈之知,非德至和則不至,禮運曰:『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⒉ 取法天地間的物象。
引《國語·周語下》:「厘改制量,象物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