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象和馬,后常指騎乘。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lán)記〉序》:“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舍資財若遺跡。”一說指財富。見范祥雍校注。
⒉ 指海象與海馬。
⒈ 象和馬,后常指騎乘。
引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序》:“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捨資財若遺跡。”
一說指財富。見 范祥雍 校注。 南朝 梁 僧祐 《釋迦譜》卷一:“即以金銀雜寶,象馬車乘及以村邑,而用供給此婆羅門。”
北周 庾信 《陜州弘農(nóng)郡五張寺經(jīng)藏碑》:“加以象馬無恡,衣裘是捨。春園柳路,變?nèi)攵U林;蠶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劉禹錫 《送僧仲剬東游兼寄呈靈澈上人》詩:“前時學(xué)得經(jīng)論成,奔馳象馬開禪扃。”
⒉ 指海象與海馬。
引章炳麟 《訄書·原變》:“鼠游於火,忍熱甚也;海有象馬,噓吸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