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指戰國時的說客。
⒉ 泛指云游四方以謀生的文人。
⒈ 指 戰國 時的說客。
引《韓非子·和氏》:“官行法則浮萌趨於耕農,而游士危於戰陳。”
《史記·孟嘗君列傳》:“天下游士馮軾結靷東入 齊 者,無不欲彊 齊 而弱 秦 者;馮軾結靷西入 秦 者,無不欲彊 秦 而弱 齊 者。”
宋 曾鞏 《<戰國策目錄>序》:“戰國 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説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
⒉ 泛指云游四方以謀生的文人。
引漢 桓寬 《鹽鐵論·晁錯》:“日者, 淮南、衡山 修文學,招四方游士, 山 東儒墨咸聚于 江 淮 之間,講議集論,著書數十篇。”
《后漢書·孔融傳》:“郡人無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歛葬之。”
《新五代史·李從榮傳》:“從榮 又命其寮屬及四方游士試作《征淮檄》,陳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古代稱從事游說活動的人。 《國語·齊語》:“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周游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
《史記·秦始皇本紀》:“呂不韋 為相,封十萬戶,號曰 文信侯,招致賓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唐 李百藥 《寄楊公》詩:“分庭接游士,虛館待時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少吏論》:“《管子·八觀篇》云:‘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謂游士不及土著。”
⒈ 奔走四方以謀生計的人。
引商君書·農戰:「見言談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家也。」
《后漢書·卷七〇·孔融傳》:「郡人無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斂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