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優柔厭飫”。
⒈ 亦作“優柔厭飫”。喻為學之從容求索,深入體味。
引語本 晉 杜預 《〈春秋左傳集解〉序》:“優而柔之,使自求之;饜而飫之,使自趨之。”明 宋濂 《故東吳先生吳公墓碣銘》:“遐爾學徒,爭奔走其門,先生隨其資器,孳孳訓迪,必使優柔厭飫而后已。”清 戴名世 《<四書朱子大全>序》:“如此然后求諸四君子之全書,沉潛反覆,優柔饜飫,以致其博而反諸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