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銀塊,常指銀元寶。
英silver ingot;
⒉ 用錫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寶,迷信的人焚化給鬼神用。
⒈ 熔鑄成錠的白銀。始自 漢 代, 武帝 時嘗作白金三品, 王莽 亦鑄有銀貨二品。其后歷代雖有鑄造,但流通不廣。及至 明 清,始漸盛行,并作貨幣流通。銀錠形式不一,有元寶、中錠、錁子、福珠四種。
引明 陶宗儀 《輟耕錄·銀錠字號》:“銀錠上字號, 揚州 元寶,乃 至元 十三年,大兵平 宋,回至 揚州,丞相 伯顏 號令搜檢將士行李,所得撒花銀子,銷鑄作錠,每重五十兩。歸朝,獻納。”
《紅樓夢》第七一回:“元春 又命太監送出金壽星一尊……銀錠四對。”
⒉ 用錫箔折成或糊成的假元寶。迷信者焚化給鬼神使用。
引《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挑了一擔東西,是些三牲和些銀錠、紙馬之類。”
⒈ 鑄成錠狀的銀塊。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兩之別,我國明清兩代用為通貨,清末始鑄銀圓。
⒉ 一種冥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