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賓主相見的禮儀。指禮樂文德。禪讓。讓位于賢。
⒈ 賓主相見的禮儀。
引《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賔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子大叔 見 趙簡子,簡子 問揖讓、周旋之禮焉,對曰:‘是儀也,非禮也。’”
漢 劉向 《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南面聽朝,不失揖讓之禮以求臣,則人臣之材至矣。”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焚之自息也。”
⒉ 指禮樂文德。參見“三揖三讓”。
引《漢書·禮樂志》:“揖讓而天下治者,禮樂之謂也。”
⒊ 禪讓。讓位于賢。
引《韓非子·八說》:“古者人寡而相親,物多而輕利易讓,故有揖讓而傳天下者……當大爭之世而循揖讓之軌,非圣人之治也。”
《南齊書·劉祥傳》:“故揖讓之禮,行乎 堯 舜 之朝,干戈之功,盛於 殷 周 之世。”
徐特立 《關于研究歷史的幾個重要問題》:“由 堯 舜 揖讓進到 禹 傳子,是歷史發展一個必然階段。”
⒈ 作揖謙讓。為古代賓主相見的禮節。
引《周禮·秋官·司儀》:「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⒉ 以位讓賢,遜讓。
引唐·孔穎達〈書經正義序〉:「勛華揖讓而典謨起,湯武革命而誓誥興。」
《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到得他揖讓傳禪時分,且道:『無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好。』舜王那曾敢做慢游傲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