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言行符合正義或道德標準的人。
⒉ 秦漢時加給西南一種少數民族的稱謂。
⒈ 言行符合正義或道德標準的人。
引《墨子·非命上》:“義人在上,天下必治。”
《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東伐 紂,伯夷、叔齊 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義人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篤始終於寒暑,雖危亡而不猜者,義人也。”
⒉ 秦 漢 時加給西南一種少數民族的稱謂。按 秦昭王 時有白虎為害,后為 板楯 人射殺,遂一戶免其一頃田之稅,雖有十妻,不輸口算之錢。參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引《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板楯 七姓,射殺白虎立功,先世復為義人。”
⒈ 信守道義的人。
引語本《史記·卷六一·伯夷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