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要眇”。
⒉ 精深微妙。
⒊ 美好貌。
⒈ 亦作“要眇”。
⒉ 精深微妙。
引《老子》:“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br />《三國志·吳志·劉惇傳》:“惇 於諸術(shù)皆善,尤明太乙,皆能推演其事,窮盡要妙,著書百餘篇?!?br />宋 司馬光 《河上督役》詩:“高論探要妙,佳句裁清新。”
⒊ 美好貌。
引《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王逸 注:“要眇,好貌?!?br />晉 成公綏 《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br />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故絲竹之音要眇,木革之音殺直?!?br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細(xì)侯》:“仰視,一雛姬憑閣上,妖姿要妙,不覺注目發(fā)狂?!?/span>
⒈ 精微美好的樣子。唐·沈既濟也作「要眇」。
引《文選·成公綏·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br />《任氏傳》:「察神人之際,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不止賞玩風(fēng)態(tài)而已?!?/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