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有許多人出席,常常為宴請(qǐng)某人或?yàn)榧o(jì)念某事而舉行的酒席。
英banqueting table; feast;
⒈ 酒席。
引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上:“楊 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於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
宋 王讜 《唐語(yǔ)林·德行》:“大中 年,丞郎宴席, 蔣 公 伸 在座。”
清 王士禛 《居易續(xù)談》:“今京師宴席,最重鹿尾,雖猩脣駝峰,未足為比。”
酒席;酒宴。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嘗有甲設(shè)讌席,請(qǐng)乙為賓。”
元 王惲 《題坡軒先生詩(shī)卷后》:“予嘗于 鹿庵 讌席,見老人數(shù)輩,衣冠楚楚,容止足觀。”
⒈ 酒席。
引五代周·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天寶上·冰山辟暑》:「楊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為山,周圍于宴席間,座客雖酒酣,而各有寒色。」
英語(yǔ)banquet, feast
德語(yǔ)Bankett, Festessen (S)?
法語(yǔ)Banquet, fe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