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焉耳”。
⒉ 于是,而已。
⒈ 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引《穀梁傳·僖公二十年》:“秋, 齊 人 狄 人盟於 邢,邢 為主焉爾。”
何休 注:“焉爾,猶於是也。”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焦循 正義:“焉耳,當(dāng)作焉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xùn),有符焉爾。”
魯迅 《<嵇康集>序》:“恨學(xué)識荒陋,疏失蓋多,亦第欲存留舊文,得稍流布焉爾。”
⒈ 語尾辭。無意義,如口語中的「罷了」。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持之為訓(xùn),有符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