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杳渺”。
⒉ 悠遠(yuǎn)、渺茫貌。
⒊ 指幽深晦秘之境。
⒋ 形容文字飄逸高妙。
⒈ 亦作“杳渺”。
⒉ 悠遠(yuǎn)、渺茫貌。
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頫杳眇而無見,仰攀橑而捫天。”
劉良 注:“杳眇,深邃貌。”
唐 權(quán)德輿 《雜言和常州李員外副使春日戲題》:“佳期遠(yuǎn),相見少,試一望,魂杳渺。”
明 宋濂 《文原》:“南 桂 北 瀚,東 瀛 西 溟,杳眇而無際。”
葉圣陶 《義兒》:“同學(xué)們的喧聲和沉重且急速的腳步……對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覺,差不多春夜的夢一般,迷離而杳渺。”
⒊ 指幽深晦秘之境。
引宋 陳亮 《祭王丞內(nèi)子文》:“雖託契於夫君,豈能保安人之釋然耶……安人豈以其言為墮於杳眇而不足聽耶!”
⒋ 形容文字飄逸高妙。
引清 譚獻 《<古詩錄>序》:“梁 之詩艷而荒矣,而 武帝 為最高;文士之杳眇明麗者,則 沉約、柳惲 有焉。”
魯迅 《漢文學(xué)史綱要》第四篇:“《楚辭》中有《九歌》……而綺靡杳渺,與 原 他文頗不同,雖曰‘為作’,固當(dāng)有本。”
⒈ 悠遠(yuǎn)的樣子。也作「杳渺」。
引《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杳眇而無見,仰攀橑而捫天。」
英語variant of 杳渺[yao3 mia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