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杳褭”。
⒉ 猶飄渺;渺茫。
⒈ 亦作“杳褭”。猶飄渺;渺茫。
引宋 贊寧 《宋高僧傳·感通三·唐洛京慧林寺圓觀》:“觀 又歌《竹枝》,杳褭前去。”宋 王安石 《送吳顯道》詩之一:“上有橫河斷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飛空結樓臺,影動杳裊沖融間。”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鎮邊城》:“鎮邊城 ……西十里有喉曰 唐耳,背據大山,下視 懷來,東睨 橫嶺,而斜界 居庸,煙液杳裊,足為天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