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國(guó)都市南門(mén),募民有能徙置北門(mén)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后用為取信于民之典。
⒈ 后用為取信于民之典。
引《史記·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guó)都市南門(mén),募民有能徙置北門(mén)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fù)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shū)》:“徙木之信必行,則民不惑,此政之先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趙高李斯》:“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刑其親戚師傅,積威信之極,以及 始皇,秦 人視其君如雷電鬼神,不可測(cè)也?!?br />清 吳偉業(yè) 《讀史雜詩(shī)》之二:“商君 刑師傅,徙木見(jiàn)威約?!?/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