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威盛貌。
⒉ 風吹拂貌。
⒊ 迅急貌。
⒋ 和諧。
⒌ 會聚。
⒍ 猶翕然。
⒎ 親狎。
⒈ 威盛貌。
引漢 蔡邕 《釋誨》:“隆貴翕習,積富無崖。據(jù)巧蹈機,以忘其危。”
《文選·左思<蜀都賦>》:“藏鏹巨萬,釽摫兼呈,亦以財雄,翕習邊城。”
呂延濟 注:“翕習,威盛貌。言其雄富所致威盛,及於邊城。”
唐 劉希夷 《將軍行》:“獻凱歸京都,軍容何翕習。”
《新唐書·李昭德傳》:“聲威翕習,天下杜口。”
⒉ 風吹拂貌。
引漢 馬融 《廣成頌》:“翕習春風,含津吐榮。”
⒊ 迅急貌。
引《文選·張華<鷦鷯賦>》:“飛不飄颺,翔不翕習。”
李周翰 注:“翕習,急疾貌。”
⒋ 和諧。
引《文選·左思<吳都賦>》:“荊 艷 楚 舞, 吳 愉 越 吟,翕習容裔,靡靡愔愔。”
劉逵 注:“翕習容裔,音樂之狀。”
⒌ 會聚。
引《晉書·傅咸傳》:“比四造詣,及經(jīng)過尊門,冠蓋車馬,填塞街衢,此之翕習,既宜弭息。”
《資治通鑒·晉惠帝元康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翕,眾也,合也。習,重也,因也,仍也。言眾人翕合,相因而至也。”
唐 綦毋潛 《題棲霞寺》詩:“龍蛇爭翕習,神鬼皆密護。”
⒍ 猶翕然。
引唐 沉既濟 《枕中記》:“時望清重,群情翕習。”
元 李治 《<元遺山詩箋注>序例》:“白 則王公趨風,列岳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
⒎ 親狎。
引《晉書·閻纘傳》:“賈謐 小兒,恃寵恣睢,而淺中弱植之徒,更相翕習。”
⒈ 威盛的樣子。
引《后漢書·卷六〇下·蔡邕傳》:「隆貴翕習,積富無崖,據(jù)巧蹈機,以忘其危。」
《文選·左思·蜀都賦》:「亦以財雄翕習邊城。」
⒉ 親近。
引《晉書·卷四八·閻纘傳》:「賈謐小兒,恃寵恣睢,而淺中弱植之徒,更相翕習,故世號魯公二十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