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形容腳步聲。
⒉ 喜貌。
⒊ 空無所有或稀少的樣子。
⒈ 形容腳步聲。
引《莊子·徐無鬼》:“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成玄英 疏:“跫,行聲也。”
宋 黃庭堅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北寺鎖齋房,塵鑰時一啟。 晁 張 跫然來,連璧照書幾。”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勞君枉駕,可謂跫然足音矣,請坐賜教。”
何垠 注:“跫然,蹋聲。”
葉圣陶 《窮愁》:“松 母方坐戶側,曝日光取暖,其弗聰之耳忽聞足音跫然至,審為 金榮,曰:‘ 榮哥 何來?’”
⒉ 喜貌。
引宋 沉遘 《謝人投書》:“辱書及文編,辭高義豐,讀之跫然。”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四:“某夙附末光,雅煩善庇,伏藩城而待罪,隱若自安;佔宿邸之移文,跫然滋喜,依歸之素,有過等夷。”
⒊ 空無所有或稀少的樣子。
引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至于千字提獎之重蔑有稱實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詩:“餌薄鉤不曲,跫然守空坻。”
明 湯顯祖 《讀陳匡左<元史本末>有感》詩:“跫然寒谷少人聲, 玉茗 書歸雪夜明。”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六·感遇詩》:“夫《感遇》在 唐,未為絶出;而《感興》在 宋,實自跫然。謂不當并論則有之耳。”
⒈ 走路時的腳步聲。
引《莊子·徐無鬼》:「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其側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