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燔尞”。
⒉ 燒柴祭天。
⒊ 謂酷熱如焚。
⒈ 亦作“燔尞”。
⒉ 燒柴祭天。
引《禮記·郊特牲》:“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
《漢書·郊祀志下》:“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墬用牲右,及黍稷瘞於北郊。”
《宋史·樂志十》:“燔燎具揚,禮儀既備。”
清 方苞 《圣主躬耕耤田頌》之一:“升中燔燎,薦以蕭茅。”
⒊ 謂酷熱如焚。
引宋 沉括 《夢溪筆談·象數一》:“大暑燔燎,螟蝗為災。”
⒈ 燒柴以祭天。
引《周禮·春官·大宗伯》漢·鄭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陽也。」
漢·馬第伯〈封禪儀記〉:「日高二丈所,燔燎煙,正北鄉,禮畢,百官各以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