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霎時。
例顧盼可以蕩川岳,咄嗟可以降雷雨。——王勃《上劉右相書》
英tut-tut;
⒈ 嘆息。
引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熱,不覺咄嗟。”
宋 梅堯臣 《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詩:“皆言美無度,誰謂死如麻。我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平定回部本末》:“士卒盡沒, 雅將軍 咄嗟無他策。”
⒉ 猶呼吸之間。謂時間倉卒;迅速。
引晉 左思 《詠史》詩之八:“俛仰生榮華,咄嗟復彫枯。”
《北齊書·李渾傳》:“若簡練驍勇,銜枚夜襲,徑趣營下,出其不意,咄嗟之間,便可擒殄。”
元 喬吉 《小桃紅·紹興于侯索賦》曲:“一郡居民二十萬,報平安,秋糧夏稅咄嗟兒辦。”
郭沫若 《歸去來·在轟炸中來去》:“蔣 接連問了兩次,我于咄嗟之間,終沒有可能提出任何人來。”
⒊ 呵叱;吆喝。
引宋 蘇轍 《三國論》:“﹝ 項籍 ﹞咄嗟叱咤,奮其暴怒。”
陳三立 《題顧石公松花江踏雪尋詩圖》詩:“皤皤之腹高頰權,咄嗟白眼橫青天。”
⒈ 嘆息。
引《抱樸子·勤求》:「令人怛然心熱,不覺咄嗟。」
宋·梅堯臣〈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詩:「吾語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⒉ 片刻之間。
引《文選·左思·詠史詩八首之八》:「俛仰生榮華,咄嗟復雕枯。」
《醒世恒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三湯十菜,添案小吃,頃刻間,擺滿了桌子,真個咄嗟而辦。」
⒊ 呵叱、怒吼。
引宋·蘇轍〈三國論〉:「項籍乘百戰百勝之威而執諸侯之柄,咄嗟叱咤,奮其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