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讇惑”。
⒉ 諂諛并惑亂。
⒈ 亦作“讇惑”。諂諛并惑亂。
引《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王舅 張博 數遺王書,非毀政治,謗訕天子,褒舉諸侯,稱引 周 湯,以讇惑王。”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中》:“如《隋書》 王邵、袁充 兩傳,唯録其詭辭妄説,遂盈一篇。尋又申以詆訶,尤其諂惑。”宋 姚鉉 《<唐文粹>序》:“屈平、宋玉 之辭,不陷於怨懟,則溺於讇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