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失意的樣子。
例悵悵無依。
英upset; disappointed;
⒈ 失意不快貌。
引晉 潘岳 《哀永逝文》:“悵悵兮遲遲,遵吉路兮兇歸。”
唐 張南史 《草》詩:“青青千里遙,悵悵三春早。”
宋 李清照 《<金石錄>后序》:“至 靖康 丙午歲,侯守 淄川,聞 金 寇犯京師,四顧茫然,盈箱溢篋,且戀戀,且悵悵,知其必不為己物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于玉》:“生乃知其非常人,錯(cuò)愕良久,悵悵自失。”
冰心 《寄小讀者》二七:“昨天回來后,休息之馀,心中只悵悵的,念不下書去。”
⒈ 失意的樣子。
引《文選·潘岳·哀永逝文》:「悵悵兮遲遲,遵吉路兮兇歸。」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季葦蕭打聽得姚園的事,絕早走來訪問,知道已往陶紅,悵悵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