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晦澀,不鮮明。
⒉ 昏暗不明。
⒊ 混而統之,不分明。
⒈ 晦澀,不鮮明。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瘠字累句,則纖疏而行劣;肥字積文,則黯黕而篇闇。”
⒉ 昏暗不明。
引明 劉基 《涇縣東宋二編修長歌》:“陰氣黯黕天地閉,仰面不見扶桑鴉。”
清 黃景仁 《蔣二良卿齋頭掘地得桐棺丈馀發之乃古宮嬪妝顏色尚如生也作詩記之且調良卿》:“玉顏黯黕閉蒼苔,鈿合珠襦冷刼灰。”
⒊ 混而統之,不分明。
引章炳麟 《訄書·哀清史》:“夫瘢夷者惡燧鏡,傴曲者惡綆繩,將奄其咎,必憎其表,事之理矣。卒使一家之史,捇焉以斬,遺美往惡,黯黕而同盡,亦無筭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