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同“齋栗”。
⒈ 同“齋慄”。
引《孟子·萬章上》:“《書》曰:‘祇載見 瞽瞍,夔夔齋栗。’”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文碑》:“帝以機(jī)密齋栗,常伯處任,鮮克知臧,以釐其采。”
宋 司馬光 《除皇伯祖承顯》:“治躬齋栗,養(yǎng)志粹和。”
齋慄:敬慎恐懼貌。 《書·大禹謨》:“﹝ 舜 ﹞祇載見 瞽瞍,夔夔齋慄。”
孔穎達(dá) 疏:“見父 瞽瞍,夔夔然悚懼,齋莊戰(zhàn)慄,不敢言己無罪。”
唐 韓愈 《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shī)依賦十四韻以獻(xiàn)》:“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齋慄。”
⒈ 恭謹(jǐn)戒懼的樣子。
引《書經(jīng)·大禹謨》:「祇載見瞽瞍,夔夔齋栗,瞽亦允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