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臺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現在曲阜縣東。古代求雨祭天,設壇命女巫為舞,故稱舞雩。雩,古代求雨的一種祭祀。
例風乎舞雩。——《論語·先進》
英Wu attar;
⒈ 古代求雨時舉行的伴有樂舞的祭祀。
引《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周禮·春官·女巫》:“旱暵則舞雩。”
⒉ 指舞雩臺。
引《論語·顏淵》:“樊遲 從游於舞雩之下。”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舞雩之處,有壇墠樹木,故下可游焉。”
⒊ 后指樂道遂志,不求仕進。
引《論語·先進》:“浴乎 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唐 韓愈 《上巳日燕太學聽彈琴詩序》:“賡之以 文王、宣父 之操,優游夷愉,廣厚高明,追三代之遺音,想舞雩之詠嘆。”
宋 王安石 《次韻酬龔深甫》之一:“講肆劇談兼 祖 謝,舞雩高蹈異 求由。”
明 高攀龍 《會語》:“康節 如空中樓閣,他天資高,胸中無事,日日有舞雩之趣,未免有玩世意。”
⒈ 古代祭天求雨的儀式。
引《周禮·春官·司巫》:「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
⒉ 祭天求雨的地方。
引《論語·先進》:「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