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指災民往豐熟地區流亡乞食。
引宋 司馬光 《賑濟流民札子》:“遇有 河北路 流民逐熟經過,即大人每人支米一斗,小人支米五升。”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若夏稅一例不放,則人戶必至逃移。尋常逃移,猶有逐熟去處,今數千里無麥,去將安往?但恐良民舉為盜矣。”《書林》1988年第7期:“伴隨著每一次人口增長高峰而來的必然是長期的社會饑饉,大規模流徙的移民(其意在‘逐熟’、吃飯)和經久不息的社會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