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時行軍作戰隊分上、中、下(或左、中、右)三軍,由主帥所居中軍發號施令。
例將三千人為中軍?!顿Y治通鑒·唐紀》
英middle troops;
⒉ 指中軍統帥的營帳。
例中軍置酒飲歸客?!啤め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英tent of middle troops;
⒊ “中軍將軍”的省稱。
例中軍臨川殿下?!铣骸で疬t《與陳伯之書》
英general of middle troops;
⒈ 古代行軍作戰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由主將所在的中軍發號施令。
引《左傳·桓公五年》:“秋,王以諸侯伐 鄭,鄭伯 御之。王為中軍; 虢公 林父 將右軍, 蔡 人、 衛 人屬焉; 周公 黑肩 將左軍, 陳 人屬焉?!?br />《左傳·成公十六年》:“欒書 將中軍, 士燮 佐之; 郤錡 將上軍, 荀偃 佐之; 韓厥 將下軍, 郤至 佐新軍?!?/span>
⒉ 稱主將或指揮部。
引《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
鄭玄 注:“中軍,中軍之將也?!?br />唐 李賀 《貴主征行樂》:“中軍留醉 河陽 城,嬌嘶紫燕踏花行。”
宋 王明清 《摭青雜說》:“門者命報中軍,須臾中軍傳令召 兼資 入。”
程樹榛 《勵精圖治》:“調整后的干部大軍,陣容一新, 宮本言 坐鎮中軍,運籌帷幄,經過周密部署,全廠兵分三路殺向生產、整頓、生活三條戰線。”
⒊ 中軍將軍的省稱。參見“中軍將軍”。
引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中軍 臨川 殿下,明德茂親,總茲戎重。”
⒋ 京師的軍隊。
引《晉書·安平獻王孚傳》:“每 諸葛亮 入寇 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渠》:“司馬懿 帥中軍討太尉 王凌 于 壽春?!?/span>
⒌ 中軍官的省稱。
引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警》:“不免請出賤房計議。中軍快請。”
徐朔方 等校注:“中軍,中軍官,即傳令官。”
⒍ 清 代總督、巡撫以下,凡有兵權者,其標下的統領官,稱為中軍。
引《官場現形記》第六回:“﹝ 王必魁 ﹞不過傳齊了標下大小將官,從中軍、都司起,以及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叫他們把手下的額子,都招招齊,免得臨時忙亂?!?br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撫臺便叫傳中軍來,先看管了他?!?/span>
⒈ 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是軍隊的指揮中樞。
引《左傳·成公十六年》:「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
《西游記·第六回》:「見那一群猴,齊齊整整排作個蟠龍陣勢;中軍里,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圣』四字 ?!?/span>
⒉ 主帥或主帥的營幕。
引《周禮·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span>
⒊ 職官名。清代綠營兵制,分督、撫、提等標,各標的統領官,稱為「中軍」。
引《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不過傳齊了標下大小將官,從中軍、都司起,以及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就叫把手下們的額子,都招招齊,免得臨時忙亂?!?br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撫臺便叫傳中軍來,先看管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