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舊時立春日的裝飾物。多剪紙、絹、金銀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狀,掛在花下、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鬢發(fā)上。亦互為饋贈。
⒈ 舊時立春日的裝飾物。多剪紙、絹、金銀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狀,掛在花下、貼在屏風上或戴在鬢發(fā)上。亦互為饋贈。
引宋 范成大 《鞭春微雨》詩:“旛勝絲絲雨,笙歌步步塵。”
清 沉初 《西青筆記·紀庶品》:“新正 江 南進掛屏……插細珠串為旛勝於瓶,劇有巧思。”
⒈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發(fā)上,或掛于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
引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
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jié)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nèi)外競售錦裝……及金彩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